第(1/3)页 拉革登,法军总司令部的会议室里正在发生一场激烈的争执。 “我们不能让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总司令阁下。”加利埃尼盯着霞飞:“我认为让它保持中立状态对我们更有利。” “是吗?”霞飞对此表示怀疑:“怎么有利?是继续卖给德国人石油?还是粮食、煤,甚至是武器弹药?” (上图为罗马尼亚士兵,肩上背着的是曼利夏步枪。曼利夏步枪产自奥地利,与奥匈帝国使用的步枪同款,因此战时能为奥匈帝国提供军火) “的确如此。”加利埃尼说: “但也比整个罗马尼亚都在德国人的控制下好得多。” “您考虑过德国人控制整个罗马尼亚是什么情形吗?” “想想那些石油、粮食,以及奥匈帝国可以直接利用的兵工厂,我是说全部!” 霞飞笑了起来,他嘴角挂着不屑,反唇相讥: “那么,你考虑过如果我们的计划成功会发生什么吗?” “战争就此结束了,将军。” “那可是十几个国家三百多万兵力的围攻,你应该为德国人祈祷而不是认为它会占领罗马尼亚!” (注:霞飞算上了英、法、俄、意、罗,以及殖民军的兵力) 加利埃尼坚持自己的想法:“看看地图,总司令阁下,您所谓的围攻其实正在进行着,但除了夏尔外其它方向没有任何突破,有些地方甚至还在溃败,而你却寄希望于罗马尼亚的加入就会有所改变!” 加利埃尼也是被夏尔点醒的。 霞飞这个包围计划表面看起来声势浩大,十几个国家三百多万人同时发力,地球上几乎不会有什么力量能与之抗衡。 然而,其中绝大多数兵力都在堑壕前与敌人陷入焦着,不只是英法主力,意大利上百万军队也毫无寸进,俄罗斯军队更是在溃败。 罗马尼亚这50万兵力一加入,其它各国再同时发力反攻就能击溃德军? 是否过于理想化了? 但霞飞显然不会承认这一点。 “你的想法未免太可笑了。”霞飞手指重重点着桌面,眼中透着轻蔑:“上次会议时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一点,当时你也没有反对。同时反攻与各自为战是不同的,前者对德国人的压力显然更大,何况还有罗马尼亚的加入。” 接着霞飞忽然想到什么,他“哦”了一声往椅背上一靠:“我明白了,你不希望我获得胜利。” “什么?”加利埃尼不明白霞飞的意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