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巴黎。 法兰西被英军的“战果”惊呆了,所有人都没想到世界第一强国的陆军如此不堪一击。 即便以前没法与夏尔的部队比,但至少能利用堑壕战与敌人僵持。 可现在,英国远征军包括殖民军在内共60多万大军,上千门大口径火炮,再加上两个月不停运输的弹药储备量,居然短短一天就被打得溃不成军! 或许是为了挽回一点颜面,基钦纳通过《费加罗报》发表声明:“这是殖民军战斗力不足的原因,我们很快就能挡住敌人的进攻保持防线完整。” 他把责任推给了殖民军,不敢说殖民军“哗变”,因为这有可能引起更大的恐慌。 许多人相信了基钦纳的话,毕竟德军第一天只前进了3公里,还算可以接受。 (注:德军第一天的主要任务是“暴风突击队”渗透进英军防线,主力部队在后方跟进,表面看起来进展不大) 资本家保持观望的态度,资产价格虽有下跌不过只是小幅振荡。 然而,第二天纸就包不住火了。 令人震惊的消息一条接着一条传到巴黎: “英国远征军全面溃逃,航空兵和炮兵部队已基本被摧毁,没有任何东西能挡住德国装甲部队的进攻。” “英国军队死伤十余万,被俘虏人数不详,估计有十万左右,英国远征军在默兹河以东的兵力已损失近半。” “德国人长驱直入,仅一天就前进了45公里,这几乎是他们的行军距离,换而言之就是没有遭到任何阻挡。” …… 媒体除了《功勋报》外,其它报纸的报道、批评和猜测像雪片一样满天飞: “难以想像,英国远征军对敌人居然没有一点阻滞作用。不仅如此,他们甚至将大批军火和物资送到敌人手中,为敌人的进攻提供助力!” “听说这是因为殖民军‘哗变’导致的,殖民军普遍要求在夏尔的指挥下作战。” “我原本不支持这种做法,但现在看来未尝不可。” “我认为这与殖民军无关,其本土英军同样溃不成军,航空兵和炮兵甚至是本土精锐,它们的失败难道也是受殖民军影响?” …… 这时资产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不过下降趋势依旧不明显。 资本家已经学乖了,他们担心这是夏尔故技重施,借战争之力打压资本价格,而夏尔却趁机大批收购。 法兰西公民也同样对胜利充满信心,社会上普遍的说法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