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陈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开口问道:“那他们韩家现在怎么舍得把这些物件卖了?这么有底蕴的家族,按理说不会轻易散家产啊?这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这个啊,”钱会长叹了口气,“说起来也是世事难料。因为之前韩家有人在对立面,后来都去了海对面。留在泉城韩家的后人啊,随着政策开放,有的出国了,有的做生意失败了,家族内部也有些分歧。” “而老太太年纪大了,管不了那么多,孩子们又各有各的想法。” “最主要的是,”钱会长压低声音,“听说韩家急需用钱,可能是有什么急事要办,所以才考虑出手一些收藏。不过他们也很谨慎,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看的,我们这次能有这个机会,全靠那个中间人的关系!” “陈老板,这次咱们可得擦亮眼睛啊!”钱会长最后总结道,语气中满含期待,“说不定真能捡到什么大漏呢!” “韩家这种底蕴深厚的世家,随便流出点什么东西,都可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啊!” 钱会长叹了口气,摇摇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惋惜:“唉,说起来也是时代变迁啊。” “像韩家这样的世家大族,在历史长河中也难逃兴衰更替的命运。”说着,钱会长顿了顿,有些感慨,又似乎在回忆什么,“韩家后人大部分在四九年后,就陆续去了海外,当时走得很匆忙,能带走的就是一些金银细软和几件最珍贵的传家宝。” “如今在欧美都有产业,听说在纽约、伦敦、巴黎都有房产,做的是国际贸易生意,家底还算殷实。” 钱会长压低声音继续说道:“可惜啊,国内就剩下一位韩家老爷子的嫡孙,叫韩文清,年近五十了,性格倔强得很,一直守着这老宅不肯离开。” “这老人啊,是个真正的念旧人,说什么也舍不得祖业。我听中间人讲,韩文清年轻时也有机会出国的,他的父亲在临终前还给他留了一笔钱和联系方式,但他硬是不走,说要守护祖宗基业。” “这些年来,韩文清就一个人住在那三进的大院子里,”钱会长摇头叹息,“偌大的宅子,就他一个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邻居们都说他有点固执,但也佩服他的坚持。可老天爷不长眼啊,今年初老人突然中了风,右半身都不太好使了,说话也有些不利索了,身体一下子就垮了。” 钱会长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国外的儿女们一听说这个消息,立刻就坐不住了。他们通过越洋电话,坚决要接老爷子出去治病养老。” “说是国外医疗条件好,而且有专门的康复中心。老爷子起初还想抗争,但架不住病痛折磨,最终也只能妥协了。” “你想想,”钱会长摊开双手,“这老宅子空着确实不是办法啊。” “泉城的气候潮湿,房子没人住很容易出问题,木梁会腐朽,瓦片会松动,还有那些古董字画,没人打理很容易受潮发霉。而且维修费用又高得吓人,光是每年的基础维护就要几万块,更别说如果遇到大修了。” “要是最后韩老爷子一走,这些钱谁来出?” 钱会长语调变得急促起来:“所以啊,这才决定连同里面的老物件一并处理掉。” “听说韩老爷子临走前,把这事委托给了他一个远房堂侄,叫韩大宝。这个韩大宝啊,说起来也有意思,之前也在沪上混过几年,后来回到泉城做点小生意,算是见过世面的人。” “韩老爷子觉得他办事靠谱,而且毕竟是本家人,总比外人强些。” 陈阳听到这里,心中已经有了盘算,他点点头表示了然。这种情况在古玩行里确实很常见,往往是“掏老宅”的最佳时机。这种时候,主人去意已决,处理心切,既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鉴别,也没有耐心去一件件寻找买家,对物品的真实价值和市场行情可能并不完全了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