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眼睛都快嫉妒红了的诸位大臣坚决不同意。 为此,好些御史还上了折子,大有死谏的架势。 新帝那个气啊,朕家大业大封得起,你们阻拦个什么劲? 不知道我兄弟为了我两肋插刀吗? 因此憋着一口气,还跟大臣们杠上了。 还是傅知易亲自进宫,劝服了新帝,毕竟新帝刚登基,这根基还不稳呢,没必要为这事跟大臣们闹翻。 他得不得封赏没有什么,一切都要以大顺朝为重,以新帝为重。 把新帝感动得,拉着傅知易眼圈都红了。 就差赌咒发誓,绝对不会辜负傅知易了。 有了傅知易给了台阶,新帝也知道不能真跟这些老臣们闹翻,也就退了一步。 封傅知易为定国公,世袭罔替。 当然,私下还许诺了傅知易,既然不能封王,也不能亏待了自家兄弟。 一个国公肯定是不够的,那再加一个侯爵就差不多了。 知道傅知易有两个儿子,将来嫡长子势必要继承国公府,那双生子弟弟岂不是什么都没有? 都是他兄弟的儿子,一碗水要端平。 大手一挥,给汤圆预订了一个定远侯的爵位,等汤圆弱冠之年,就正式颁布圣旨。 想了想还犹觉得不足,把傅知易家的人口扒拉来扒拉去,扒拉出兰氏如今还没有诰命。 这怎么可以! 当即给了兰氏一个四品恭人的诰命。 这傅知易的亲娘都给了诰命,只留下三老爷一个人还是挂在市舶司名下的七品小官也不好看。 顺便也给三老爷在礼部挂了一个员外郎的虚职,从五品。 傅知易自然是跪谢皇恩浩荡。 别说,看起来是傅知易吃亏了,成不了大顺朝有史以来第一个异姓王。 可他儿子赚翻了呀。 要知道,就算封为异姓王,顶多三五代爵位就终止了。 可一个世袭罔替的国公,加上一个起码五代而终的侯爷。 豆包和汤圆的后半辈子,直接躺在他们老子的功劳簿上逍遥了。 这内里的实惠可比表面光的王爷强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