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也是贾琮刻意让神力演化文气所要达到的效果。 百家先贤显化、孔圣问道,儒道修为晋升半圣! 今日之事传出去,正好给如今发展的如火如荼的白鹿书院再添上一把猛火!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良知者,心之本体,即前所谓恒照者也。” 贾琮坐于虚空,没有理会众人反应,沉吟片刻开口说道。 孔圣之问,何以为“仁”! 问的乃是如何做到“仁”! 换成任何一个有着秀才以上功名的人在此,都能靠着先贤之言。 洋洋洒洒写上千言论述。 只是圣人问道,事关规则。 能够过关的又怎么会是这么简单的答案。 此前在江南与白鹿书院斗法,贾琮曾靠心学获得鸿儒文宝“纵囚砚”认可。 如今同样以心学应对。 是非之心,不用思考便知道,不用学习便具备,这是真正的良知。 良知作为心之本体,则贯穿于人一生的始终,不会在任何一瞬间丧失。 如此一来,良知在,便会始终做到“仁”! …… “何以为礼!” 虚空之中,百家先贤的事迹还在一一演化着。 孔圣虚影再度开口。 这一问,问的却是如何做到“礼”! “礼即是理,是为义理!” “礼为理之外在也,理为本,礼节为末,遵守礼节是为循理而为。” “心是理性,知行合一!” “心存良知义理,粗鄙之人,亦是守礼!” “反之心中若无良知义理,尊礼节而失大义,如何为礼?” 贾琮淡淡应对。 此时,三孔之地,诸多读书人已经全部陷入了沉默。 所有人都随之思索这个问题。 无他,换做其中任何一人面对这等问题,都是依据先贤之言论述。 之前贾琮所述的何以为“仁”也就算了。 此番论述的礼! 轻礼节而重义理,已经算得上是离经叛道。 但煌煌之言中,却自有一种微言大义。 尤其是一句知行合一,让众多学子都有一种心中豁然开朗之感。 即便是想要刻意辩驳抹黑,一时之间也无从下手。 这也正是心学的一大特点。 论语之中,“仁”之一字,出现在一百零九次! 礼之一次,出现了七十四次,却是互不关联,乃是两个独立的学说。 唯有心学,以心为本,良知为核! 将儒家美德“仁义礼智信”完美融合在一起! 苍穹之上,孔圣虚影再度开口,似是想要说些什么。 最后却是光芒逐渐暗淡,连带着虚空中不断展现百家先贤事迹的金光也开始隐匿。 一道微不可察的流光落入贾琮体内。 与之一同出现在贾琮脑海的还有一道虚无缥缈之音。 “知行合一!” “彩!” …… “这……这就结束了?” “不对,方才孔圣分明还要再度开口。” “应该还有第三问才是!” 远处的一众书生还沉浸在方才的两个问题还有贾琮的回答里。 却没想到孔圣虚影还有漫天意向突然消散。 登时一阵惊愕茫然。 “知行合一!” “这第三问,有与没有,问与不问,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 直到隐藏在人群中一尊今日恰好前来孔林祭拜的苍老大儒表情凝重开口之后。 诸多议论之声瞬间戛然而止! 知行合一! 简单的四个字,却仿佛道尽儒道精义。 四书五经,百家学说! 归根结底,唯有一“心”而已! “老夫痴活百年,却连靖安侯万一都不如!” “今日蒙侯爷大恩,开悟启蒙,儒道破境之后,定要入东篱书院执教。” “以弟子之礼服侍侯爷!” 没有管周围书生学子的反应,年迈的苍老大儒对着贾琮背影躬身一礼。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