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些都叫格物,也叫科学研究,对于天下有着莫大的好处。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许许多多其背后的规律,这就是格物,也叫科学。 父皇想想看,若是朝庭中多几个似儿臣这样格物的人,将这耕种和畜牧视为学问,研究增产的办法,形成农学、工学,不断的改良和精进,朝廷往后还会担心天下饿殍遍地吗?还会担心渭水之盟吗?" "放肆!"李世民勃然大怒。 渭水之盟! 李治又戳到他的软肋上了。 李治继续朝他眨巴眼放电,"父皇,儿臣给父皇那本农书,是我师父在他们那里的四本‘农书’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精华和结晶。 儿臣希望朝庭成立各种研究院,比如农学研究院、工学研究院、机器研究院、枪炮研究院,专门招集相关人才研究各种课题。 有了这些,我们李唐,还怕甚么世家门阀?" 李世民嘎然醒悟,我说这小子怎么不断向朕,眨眼放电呢,原来是为了,这! 如果是因为这个,倒是可以,考虑了。 农学? 工学? 机器? 在此之前,天下也不是没有农学、工学、机器,只是,不成系统,更多的还是依靠百姓凭借着经验去耕种和饲养畜生、工匠自己制造工具,而真正有学问的人,是不会有人愿意专门去研究这等学问。 现在李治提出了工学、农学,令李世民打起了精神,养猪是如此,耕种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耕种也能增产吗? 他觉得不可思议,不过眼前种植出了这几种高产作物,让他为之大喜! 这不就是一个好兆头吗? 他欢喜的道:"吾儿说的是,农学,工学、机器,此次,李治和老余立下了汗马功劳啊,老余,朕命你好生管理那些研究这农学、工学、机器的人,如何?" 老余依旧一副如履薄冰,他有点不太明白,但还是一头雾水地点头:"诺。" 李世民却是打定了主意,道:"来人,敕命老余为门下省值班侍奉,公房嘛,就设在这李庄吧,建农学馆、工学馆,拨付其钱粮,专司农学、工学。" 此言一出,众相,皆懵。 门下省值班侍奉,还负责养猪、种稻? 这值班侍奉在明、清朝,就相当于翰林院编修,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由榜眼、探花担任,是何等清贵之人,可若是专司养猪、种稻? 老余,亦是跟众相一般,脑子,懵圈! 养猪、种稻,还能做官? 他以前一直以为小王爷在骗自己! 可现在,我,我就做官了,还是如此清贵的官? 房玄龄先不同意:"陛下,国有法度……" 李世民只是朝房玄龄神秘一笑,取了种稻日记,命姚公公交给房玄龄。 房玄龄皱眉看着日记,困惑猜疑中翻开了日记! 只是一翻开,他就知晓了,于是便道:"陛下,臣附议此事,只是此职新设,臣以为这工、农学馆,还是暂由臣直接领率为好。"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