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一章 募兵-《暮汉昭昭》


    第(2/3)页

    军吏神色微动,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

    “杨谷,二十,安定郡高平县人。”

    原来自那护匈奴中郎将张修槛车入洛,坐死狱中之后,考虑到如今的羌胡匈奴单于并未有呼征那般叛逆猖獗,且经张修一战后,西部鲜卑虽然获胜,然兵力亦有受损,既知大汉决心,与羌胡匈奴和大汉自然也就少有摩擦。既然如此,大汉中枢便就没有再遣人来高平县做这护匈奴中郎将,高平县本身的军队也就当即解散了。

    至于杨川杨谷本就是因为边境战乱,田地毁坏,家破人亡这才从了军,高平县既然不再组建军队,兄弟二人又是无家可归,只好向东来这北地郡寻份差事。路途艰苦,兄弟二人也无吃食,饿了便猎杀一些动物,渴了便就着路边泥水喝上两口,谁料事不凑巧,这一路东行,兄弟二人竟感染了时疫,身体本就更加健硕的杨川竟然在抵抗时疫这方面远不及杨谷,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倒是这杨谷竟还有些天命,拖着病体,寻了片野地,草草料理了兄长后事,后又行得数日路程,这带病之身竟然莫名其妙的自愈了,到底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日间终于到得这北地郡址所在。

    那誊录军吏笔尖一滞,又抬头看了看眼前的少年,终是问道:“为何从军?”

    杨谷也不磨叽,坦然道:“为了活命。”

    这个答案倒是出乎意料,军吏当场笑到:“我倒是少有听闻从军是为了活命的?你这小子只做过信吏而已,可知战场厮杀,多是有死无生的,何谈活命?”

    杨谷道:“从了军有粮吃,不从军,就得饿死。”

    这个理由看似荒诞滑稽,实际上却是个让人悲伤的事实。尤其是在北地边境。实际上,这个时候,这些地方的民屯几乎已经见不着了,一是因为豪强对于平民百姓的土地兼并,其二则是因为战乱导致人口锐减,便是有良田好地,也几无人员耕种,所以北地的军队粮食供给,多由军屯。

    军屯及军吏自主屯田,所得粮产自然皆归军有,还不用纳赋,甚至可以说,当时军吏的饮食条件和需求满足可比农民要好上太多太多。

    所以,像杨谷这样孑然一身的社会青年,想要有口饭吃活下去,无非就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选择一个地方豪强,作为家仆徒附,二则是找准时机加入军中,最好还是北地五校那样的常备军。

    而这两者的区别实际上也是显而易见的。豪强徒附虽然短时间看来至少不用打仗拼命就能有饭吃,就能活命,然而却难有晋升,一辈子便是个徒附的命了。而加入军队虽然事事凶险,刀剑无眼,多有性命之忧,但是运气好若能攒些军功,不但能填饱肚子甚至还可以升官发财,若是天命眷顾,真的当上了什么校尉、将军,那还真就有可能乘着三国乱世改写命运了!

    作为这个时代另一个穿越之人,杨谷很清楚也很明白,成为豪族徒附虽然于眼前看似苟且,然而未来一旦参与战事实际上更加身不由己,对于他来说,眼前其实也并无选择,要想长久稳定的活下去,就只能从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