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就拿美术来做例子,自己的习作和其他人的习作摆在一起对比,外行看上去可能觉得差不多,但学这个的人,是真的能看出差距来,人家的疏密关系,人家的造型能力,人家的色彩运用,那都是人家的。 演戏同样如此,观众看不出来,因为大家水平都在水平线上,不可能太拉胯,但演员本人是能感受出自己和对方的差距的。 “徐老师,您是不知道,当时馨馨缩在火车上跟舒子东对戏的时候,舒子东人都傻了,真的,他连词都不知道怎么说了。”Jessica用夸张的语气说道。 “不是不知道怎么说词,是不知道用什么情绪才能回应的住馨馨的戏。”徐清纠正了Jessica的说法。 怎么可能说不出词来,台词背好了你往外说就行了,可好演员考虑的是,在当下情况,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表情来精准表达角色该有的情绪。 不然表演就是会产生极大的割裂感。 举个简单的例子,《人民的名义》里赵德汉和侯亮平两个人在冰箱旁的对话。 徐清觉得,侯亮平当时就不该马上发火,而是要略带讽刺的看着赵德汉狡辩的感觉才会更好。 他发什么火呢? 赵德汉贪钱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了,要发火早就该发了,唯一不知道的数额而已。 但冰箱里的钱,其实也不多,他要发火,也应该在看到一面墙的钱的时候带着不可置信的语气发。 赵德汉在冰箱旁狡辩的样子,在侯亮平看来应该是像看小丑搞闹剧一样。 你会在一个被你拿捏住了的小丑狡辩的时候发火吗? 先讽刺,再用不耐烦的语气打断他的狡辩,那个情绪才比较准确。 情绪要有逻辑链条的,演戏是一门有教材有研究的学科,不是普通人认为的意识流。 “徐老师。”两人正在远处小声对话呢,旁边一个男人冒了出来。 徐清转头看去,有点疑惑,刚想问问你哪位,旁边的Jessica立马低声介绍到:“这是舒子东的经纪人包晏包老师。”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