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粒子光电厂-《公元三九九九》


    第(2/3)页

    班人准备了一个外置地图显影装置。这个说明就作为显影的注释,以作为双保险。毕竟塞班人从来没有在粒子光电厂上执行任务的经验。本来我们也想详细一些,可塞班人要求尽量简洁一些,毕竟这只是作为双保险的部份,供出现特殊情况查阅的。你也知道塞班人思维比较简单,让他们按规定操作比较容易,如果万一有问题让他们归纳总结排除故障可能比较困难一点,这才是航天局和塞班人高层考虑编写光电厂简要说明和操作手册的缘因。”

    “知道了,局长!”原来是给从没执行过任务的塞班人作为双保险用的,这才说得过去,我心里暗自嘀咕着。我毕业进入航天局工作后花了一些时间系统学习了一些空间建筑的构造,这方面造诣不错,其中粒子光电厂一门课在内部的测试中是取得高分的,得到全局的赏识。虽然光脑程序完全可以植入各种空间建筑的信息以备人们查询,但人们还是遵遁一个规律——人的脑子才是最可靠的,再好的程序也不能做到百分百无误。

    我随即调出资料, 4D投影仪上一座庞大的人造空间建筑显现出来。这座建筑距离太阳表面九十万公里,呈一长带形拱卫在太阳表面,像是给这座提供了塞尔塔星系的生命源泉戴上了精美的挂坠。

    这条挂坠长约六百多公里,高约六十公里,从外形看它也像一个古老的人造卫星,中间一个100*100公里的主体呈正方形,它长出了两只长250公里宽60公里的美丽翅膀。我再把细部放大,可以看到翅膀又由两大部件组成,一个个巨大的直径达两公里、长1公里的圆筒在空中一个个整齐密集的排列着,每四个圆筒又通过一个小型圆环集束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三十行一百二十五列的阵列布置。在排列整齐的圆筒对面,一个个小方块通过细长的空间栈桥连接成三十行线型构件,这些构件准确的对应着每一行圆筒中心的中心线,线型构件还有十条纵向构件连接在一起,整个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空中网架结构。

    那些圆筒这就是粒子光电厂最重要的部件之一-高能粒子收集环。高能粒子通过收集环汇聚起来,就像凹面镜收集阳光一样,把游离的粒子集聚到线型构件的小方块中。小方块就是各种光池的生产车间,说它小也是相对直径达2公里的收集环,它是标准的边长50米的正方体,我们习惯叫它能量盒。这个能量盒大部份体积被高能粒子反射仪挤占着,当光池充好能量后,它就会工作,把高能粒子反射回去。反射回去后,它的前部会伸出一个盖子模样的东西把前面工作时打开的一端给封闭住。虽然它能把大部份高能粒子反射回去,但还是会有一部份粒子由于角度关系滞留在盒子内部。

    光池充好能接下来就是回收光池,这一步自然是叫机器人去做,值班人员只要注意好流程就行了。盒子外部另有一些辅助设备,盒外空间

    充满着对生物有害的高能粒子,这些辅助设备的操作员都是机器人,可就算是机器人,它们也只能工作二十四个小时,二十四个小时后它的各种元件就会被各种高能粒子破坏,无法工作。机器人平时都是待在有防护装置的舱室里,但它们在去往盒子的通道上是没法避免高能粒子的冲击的。虽然在通道上也可以设置粒子反射仪反射高能粒子,可高能粒子反射仪造价不菲,与其花这个物资把通道上也装上,还不如多造些机器人更合算。这些机器人平均下来每天出去工作的时间只有一小时不到,基本上可以坚持一个月。

    中间正方形建筑是更重要的部件,它的高能粒子收集环直径达5公里,长3公里,收集环对面的设备也异常复杂,它就是能生产“起源发动机”①燃料的起源工厂。它生产出的能用于超光速飞行的燃料“介米子”是联盟最高科技的代表,我们地球人至今尚未掌握这种设备的生产。在外八区,这些设备都是联盟老牌的成员-冰棱星人制造的。倒不是联盟不愿意让其它后加入的民族掌握这种技术,而是这种生产这部设备需要太多的资源,在一个区,有几部就可以了,每新建一个能生产“起源发动机”燃料设备的工厂对每一个区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我看着投影,脑海中回放着学过的知识,怎么简短的概况这个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的空间设备呢!我思索良久,思路渐渐形成。

    我努力的编写着说明,房间的门不知什么时候开了,坎浦洛夫局长走了进来。他见我正埋头苦干,笑道:“写的怎么样了,没问题吧!”

    我略显诧异,下午要交的东西,早上上班时间一半都没过就亲自过来看一下这很少见。一般来说对刚布置下去的任务上级是不会当面再催促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