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喜帖聘礼-《随身山河图》


    第(2/3)页

    “还好,上星期已经将聘礼送了,不然就头大啦!”楚家强喝了口徐碧美那小妞子递过来的水。

    说到聘礼,楚家强要忙的也不多,主要的准备工作二叔已经帮他打点好了,他就拉着聘礼到叶彩萍家就可以。

    聘礼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城市暂且不说,农村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男方送给女家的订婚礼。男女双方达成婚约之后,必定要由男方向女方下聘礼的,这一婚俗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下聘礼,起初的时候是作为男方提供一部分财产给女方的一项社会活动,以此表示男方的诚意,同时也有一种预约占有的内层含义。另指聘请别人时表示敬意的礼物。

    民间聘礼自古无定数,每个时代每个地方标准都不相同,而且时常变动。无论是什么人,聘礼都是以当时标准为基准,上下略有浮动。如果过于节俭,就会受到人们的耻笑,有时还会导致婚事告吹。

    国内,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辈讲究门当户对,其实就是受到聘礼这方面的影响。也是这个观念,让不少有情人难得终成眷属,不少人可是恨透了这玩意。

    聘礼多少为宜,这一点要看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男方家庭社会地位高,经济状况好,聘礼自会丰富。女方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优越,嫁妆也不会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聘礼和嫁妆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穷人与富家结亲,嫁妆和聘礼怎么出?少了人家看不上,多了自家出不起。穷对穷,富对富,双方经济实力相当,聘礼和嫁妆都好确定。

    追求聘礼数量,甚至以聘礼多少为出发点,考虑是否缔结婚姻,名为嫁女,实为卖女,是聘礼风俗中的不良风气。秦汉时这种风气开始流行,在整个封建社会,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也正是这样,现在社会,尤其是在城市,聘礼虽然还是程序中的一环,但已经慢慢淡化了。大家讲究一个礼数就可以,没必要追求太多,搞得双方尴尬。

    叶镇长也明确过,礼金就别搞了,其他的一些比较有意头的就送过一些过去,其中指明不能少茶叶,特别是楚家强上次摘回来自己炒的那种。

    楚家强为此进了一趟山,背回来一大袋的新嫩茶叶。万老等人亲自动手,当然,最后也被他们瓜分了一大半,研究院的那些老头一个个脸皮不要地讨上一些。

    除了茶叶,还有礼饼一担,其实就是中秋吃的月饼,在农村也是必须的礼品。

    一对鸡,一雄一雌。原本是需要两对的,但楚家强双亲不在,只有叶彩萍的双亲,所以一对就够了。

    鱼也是好意头的礼物,过年过节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楚家强专挑了两条红鲤鱼,红红火火、喜喜庆庆。

    四色糖:即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表示象甜密,白头到老的意思。

    酒也是不能少的,楚家强另外缠着几位族老,弄了几坛五十年以上的佳酿,二婶在坛子上贴上用红纸剪的红双喜。
    第(2/3)页